鸡年春节,雷波县汶水镇铜厂村整村从山上易地搬迁到山下的狮子村,村民们住进宽敞明亮小洋楼过春节,心情特别舒畅,铜厂新村张灯结彩,人人兴高采烈。新春佳节,像铜厂村民们一样高兴的,还有通过脱贫攻坚战摘掉穷帽的另外57个村的村民们。雷波县精准识别出171个贫困村,2016年,该县锁定58个村,11575人的脱贫任务。全县上下围绕“两不愁三保障”,“四个好”,“1超6有”和“1低5有”的工作目标,发扬党政苦抓,部门苦帮,干部苦拼,群众苦干的“四苦”精神,百倍用心、千倍努力,按时完成了58个村的脱贫摘帽任务,赢得了脱贫攻坚首战胜利。 上下一心聚焦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是一场时间紧、任务重、要求高的硬仗。雷波县自省委召开脱贫攻坚动员大会后,县委、县政府紧紧围绕省委确定的总体目标和决策部署,统筹规划,创新方式,分类施策,扎实推进,务求决胜。按照省委“五个一批”和州委“七个一批”行动计划,该县共识别出贫困村171个,贫困人口53575人。为完成171个村脱贫任务,该县确定2016年实现11575人脱贫,省定33个村和州定25个村摘穷帽;2017年实现19224人脱贫,70个村摘帽;2018年实现22776人脱贫,剩余贫困村全部摘帽。为了2016年脱贫攻坚首战必胜,该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任双指挥长的脱贫攻坚指挥部。指挥部下设10个攻坚组和4个保障组,乡、村两级分别设立指挥所、作战室,县、乡、村三级顺排工序、倒排工期、层层签订责任书、立下军令状,挂图作战,组织领导保障有力。扎实实施“五个一”联系帮扶机制,33名县级党政领导、65个部门1026名驻村干部、171名第一书记、农技员和乡镇包村干部组成驻村工作组,长期驻扎在贫困村开展联系帮扶工作。县财政为171名第一书记每年解决专项资金3万元。县级领导既当指战员,又当冲锋员,走村入户积极宣传脱贫攻坚政策,帮助贫困村解决精准识别、产业发展、安全住房、基础设施、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困难,解决了“谁来扶贫”和“怎样扶贫”的问题,形成了政府、行业、社会扶贫等护卫支撑的大扶贫机制。制定“七个一批”脱贫攻坚行动计划、十八个专项实施方案和工作督查等规章制度,确保扶贫项目建设、资金管理规范操作,工作责任进一步压实,凝聚了党政苦抓、部门苦帮、干部苦拼、群众苦干的强大工作合力,构建了像抢险一样扶贫,像救灾一样攻坚的扶贫工作格局。干部群众上下一条心,发扬“5+2”、“白+黑”工作作风,脱贫攻坚实现了一天一个新台阶,一月一个新变化,开展“百日攻坚”大行动,在全县掀起脱贫攻坚新高潮。 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 在该县53575建卡贫困人口中,有21375人需易地扶贫搬迁。为此,该县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改善高寒山区、地质灾害区群众生活条件的治本之策,采用“小规模集中安置”方式,共有安置点70个。其中100户以上的安置点有10个。在工作推进中,尊重群众意愿,坚持资金整合、产业培育等多管齐下。在争取中央和省州资金2.76亿元的同时,把“土地增减挂钩”拆旧安置项目与易地扶贫搬迁相结合,节约900余亩建设用地,按照每亩30万元转让筹集资金2.7亿元。整合交通、彝家新寨、民生工程、生态建设资金1.9亿元,佛山对口帮扶资金1000万元,县级财政配套3300多万元和群众自筹2600多万元,共计约5.3亿元资金,集中投入易地扶贫搬迁。从实际出发,科学确定了村内、村外县内、县内及县外3种或分散或集中的安置方式、28种房屋户型、51档补助标准,供搬迁户选择,实现群众利益最大化。综合考虑地质灾害、交通条件、发展前景等因素,把安置点确定在全县最重要的旅游环线、农特产生产区域。结合地方特色,按照“依山就势、错落有致”的要求实施统规统建,高标准完善道路、公共基础、文化休闲、生态绿化等设施,达到“搬得出、稳得住、能致富”的要求。县委、县政府坚持一方面以整合土地、建设专合社为核心,发展核桃、山葵、白茶等种植业和小凉山土鸡、芭蕉芋猪、生态牛羊等养殖业,打造特色农业品牌;另一方面,以生态、民俗旅游为重点,打造特色旅游新村,保障群众增收稳步奔康。 培育壮大特色产业 脱贫的关键是产业发展,增加贫困户经济收入。该县以产业扶贫为重要抓手,按照长短结合、远近兼顾的原则,发展以核桃为主的“1+X”生态和农牧产业,制定了171个贫困村产业发展规划,保障贫困户当年能脱贫,长远能巩固。县财政挤出1亿元资金,在全州率先建立产业发展周转金。通过“借羊还羊,借树还树”等方式,发展壮大核桃、脐橙、山葵、茶叶、有机牛羊、芭蕉芋猪、小凉山土鸡等种养殖业,贫困户收益后把周转金归还村集体,壮大集体经济。县财政又拿出1000万元,在全州率先设立产业发展担保金,鼓励银行向贫困户发放扶贫贷款,撬动贷款3000多万元,有效地解决了贫困户缺资金的难题。主动与重庆和江浙等地劳务市场合作,组织贫困户开展“订单式”劳务输出。通过技术培训,劳务输出由“苦力型”向“工匠型”转变。全年劳务输出7.2万人,实现收入11亿元。对于没有劳动力的贫困户,按3100元的标准补足差额,实现“两线合一”。在171个贫困村每村设立5个公益岗位,让建卡贫困户就业增加收入,加快脱贫步伐。 教育发展优先 “四个好”创建同步跟进 扶贫先扶志,扶志在教育。该县确立了“抓两头、带中间、攻职教”的发展思路。2016年全县累计投入3105.62万元,开办“一村一幼”281个,招收幼儿10949名,实现村级教点全覆盖。全年按每生700元免除学前教育保教费共567.56万元,补助学前教育午餐费351.1万元;投入7639万元,全面落实义务教育“三免一补”和营养餐补助政策;投入208万元,免除高中生学杂费和书本费,1086名普通高中生享受每年2000元的助学金;中职学生享受县级财政每年1500元的生活补助;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每人可获得8000和1.2万元的助学贷款;残疾家庭学生,义务教育阶段、高中、中专、专科和本科学生,每人分别给予800元、1000元、2000元、4000元和6000元一次性补助。挤出150万元建立了教育基金,贫困学生得到了应有救助,全县无因贫辍学,因学致贫现象发生。 在优先发展教育的同时,狠抓“四个好”家庭创建。按照住上好房子、过上好日了、养成好习惯、形成好风气的要求,不断深化“三建四改五洗”,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,从洗脸刷牙和生活点滴做起养成好习惯。通过“小手拉大手”活动,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,一个家庭带动一个村寨。倡导勤俭节约,厚养薄葬,婚丧事宜严控宰杀牲口数量、礼金数额、宴请方式和桌数,改原来的“砣砣肉”为吃回锅肉。推行“支部+家族”和家族禁毒等有效模式,开展禁毒防艾和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,共圆“四个好”家庭梦。 添措施鼓干劲 再打脱贫攻坚漂亮仗 2017年,该县应完成70个贫困村25373人的减贫任务。该县决心再添措施、鼓干劲,再打一场脱贫攻坚漂亮仗。在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方面,主要通过租赁、承包村集体资产、以专合社模式入股龙头企业等方式,采取“公司+合作社+农户”的模式,发展特色产业,提取相应的盈利壮大集体经济。计划投入资金9000万元硬化脱贫村通村路,预计投入资金2872万元,修建143.6公里通组路。村卫生室、文化室和综合体建设均在春节后开工建设,上半年投入使用。 2017年,该县退出贫困村有3712户14877人无安全住房。将继续采取易地扶贫搬迁方式,预计投资43834万元,新建集中安置点24个,建住房面积17.5675万平方米,解决1672户7027人的住房困难。结合彝家新寨建设,计划投入专项资金2.5亿元,修建聚居点48个,新建住房3300户。在进行房屋修建时,水电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同步跟进,让贫困建卡户既能搬进新房,又能过上舒心的好日子,确保2017脱贫攻坚大获全胜。文图 本报记者 吴启昌 图为 汶水镇马道子新村 图为 永盛乡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在施工 图为 永盛乡农乐村村民义务修建通村路 图为 包片县领导在扶贫一线指导工作 图为 驻村干部传授核桃嫁接技术 图为 表彰奖励在脱贫攻坚战勤劳致富的村民 |